图书介绍

土地资源占补平衡制度创新研究2025|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土地资源占补平衡制度创新研究
  • 田富强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546012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259页
  • 文件大小:37MB
  • 文件页数:269页
  • 主题词:土地资源-资源管理-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土地资源占补平衡制度创新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土地利用效率提升与建设用地指标配置1

第一节 土地资源占补平衡研究1

一、土地资源占补平衡的研究背景1

二、地票概念2

三、地票研究综述4

四、其他研究7

第二节 城乡建设用地指标配置7

一、建设用地指标配置是城乡土地比例的统筹7

二、城乡建设用地指标交易是典型的城镇包围乡村的过程7

三、从乡村包围城镇到城镇包围乡村9

四、城乡的布局分工更为简单明确10

第三节 土地利用效率统筹配置建设用地指标11

一、利用效率与建设用地指标的总量提升11

二、地票帮助乡村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提升12

三、土地利用效率的城乡差距13

四、安置聚居点的土地再度利用14

五、地票交易最终改变城乡之间的土地用途布局14

六、城镇建设用地指标紧张15

第二章 土地资源占补指标的价格与收益17

第一节 地票的价格17

一、城乡建设用地成本与指标的价格17

二、地票与城乡建设用地指标价格的关系18

三、乡村建设用地指标价格的分类及价格20

四、乡村闲置建设用地复垦的动机分析22

五、城乡建设用地指标的价格关系23

六、地票与城乡建设用地指标的价格的关系推测23

七、地票价格与城镇建设用地指标的价格关系24

第二节 土地资源占补指标的价格25

一、土地资源占补指标价格的高低25

二、土地资源占补指标价格的形成27

三、影响土地资源占补指标价格的供给因素分析27

四、影响土地需求的因素29

五、地票推广29

六、降低土地资源占补指标持有者的失望感33

第三节 土地资源占补指标的收益34

一、土地资源占补指标交易的资金收益34

二、土地资源占补指标增加依赖产票制度创新39

三、城市化中土地用途转变成为收益增加的来源42

四、城郊耕地的价值和作用42

五、城市建设用地收益分配比例44

第三章 新型城镇化建设用地指标占补平衡创新45

第一节 建设用地与经济结构转型条件下城镇化的物质基础45

一、土地资源占补平衡的全面推广普及45

二、转型经济的本质是城市对农村的同化48

三、城镇化的维度49

第二节 农民进城与土地资源占补指标进城的制度改进50

一、发展权悖论要求农民与土地资源占补指标同步进城50

二、土地资源占补平衡导致发展权不均衡的因素51

三、理论创新和制度保障52

第三节 地票与土地指标的统筹53

一、地票本质是城乡建设用地资源交易53

二、建设用地指标的统筹与流动55

三、地票在建设用地指标统筹方面遇到挑战56

四、三类土地指标的统筹57

五、三个城镇化同步发展58

第四节 边远地区乡村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提升到城郊建设用地水平61

一、建设用地参与土地城市化进程61

二、乡村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提升到城镇水准62

三、实现城乡建设用地的同等价格63

四、纯地票制度下乡村交易市场卖地考虑64

第四章 土地资源占补平衡与新型城镇化建设67

第一节 带着地票指标进城的新型城镇化67

一、进城人口在城镇定居67

二、地票制度乡村建设用地指标进城67

三、地票额度中拿出一定比例作为进城安置的建设用地指标70

四、不完全的城镇化与进城人口占地问题72

第二节 根据城市发展潜力制定土地资源占补指标交易额度73

一、城市生长潜质分析73

二、开放地票统筹范围75

三、扩展地票统筹的范围挑战76

四、解决发展权悖论需要对不同潜质的城市制定不同的地票统筹区域76

五、制定城市发展潜质与统筹城乡面积对等的制度78

第三节 建设用地指标交易与地票制度的覆盖面79

一、城市发展潜力与新型城镇化建设79

二、建设用地指标供应模式80

三、建设用地指标的成本80

四、计划经济模式经营城市化操作不当83

五、建设用地指标交易和资源流动一致83

六、建立全国统一的建设用地指标的市场交易机制85

七、地票成为唯一供地平台85

第五章 不同领域土地资源占补平衡制度创新88

第一节 土地资源占补平衡与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88

一、目前土地制度的变革困境88

二、规模经营需要激励机制设计91

三、土地资源占补指标奖励规模经营92

第二节 种票制度解决粮食安全背景下的留种权93

一、种票制度设计的背景93

二、种票制度设计思路94

三、种票制度设计目标97

四、保障措施和最终效果97

第三节 肥票制度试析98

一、肥力水平成为制约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98

二、肥票制度思路99

三、肥票制度的具体操作路径100

四、利益主体的利益损益102

第四节 管票制度试析102

一、管理对耕地产量潜力的发掘102

二、管理激励制度试析103

三、管票的悖论和问题104

第五节 推票制度试析105

一、农业推广的现状与问题105

二、农业推广的激励机制制约106

三、农业推广的激励制度建设107

第六节 沼票制度108

一、土地资源占补平衡筹集沼气建设资金思路108

二、沼票制度建设的实践109

三、存在问题111

第七节 风沙治理的土地资源占补平衡创新111

一、沙票制度的背景111

二、沙票制度的建立112

三、利益分配113

四、建设沙漠城市的土地解决对策114

五、沙漠城市建设的制度创新115

第八节 河票制度试析115

一、河道治理的问题116

二、河票制度创新与对策117

第九节 三产融合下的微城镇化政票制度试析118

一、政票概念内涵118

二、政票制度思路119

三、乡镇合并产生土地资源占补指标交易实践120

四、政票制度实施要点121

第十节 教育土地资源占补平衡试析122

一、教育土地资源占补平衡的特点122

二、教育土地资源占补平衡设计的框架123

第六章 土地资源占补平衡与发展权124

第一节 发展权归属研究124

一、地票制度的本质是发展权交易124

二、地票的三种不同用途126

三、地票落地区域与复垦者进城区域的重合与差距128

四、不同居民对地票发展速度的期望130

五、地票留在乡村的利益博弈131

六、发展权补偿价格131

七、发展权问题亟待解决132

八、发展权是地区的发展权还是当地居民的发展权132

九、乡村地区和当地居民的发展权136

第二节 权票制度补偿乡村未来城镇化需要的建设用地指标140

一、权票制度内涵140

二、权票是对地票制度的补充设计141

三、权票制度设计142

四、权票与地票并行十分必要146

第三节 人的城镇化速度随着城乡建设用地资源统筹利用而加快148

一、城镇建设用地的发展阶段148

二、城镇化建设用地的快速置换发展阶段150

第七章 土地资源占补平衡评价与发展154

第一节 地票制度评价154

一、地票作为指标的不足154

二、地票制度对于土地流转的价值156

三、地票竞争试析156

四、土地资源占补平衡创新的巨大价值157

五、土地资源占补指标的集中居住促进作用158

六、土地财富转移的路径优势161

七、地票与其他制度的比较161

八、土地资源占补平衡本身的完善163

九、土地资源占补平衡的增量改进与土地双轨制的结束尝试163

第二节 地票发展试析167

一、土地资源占补平衡是一种创造167

二、制度创新的生命力标准169

三、制度的命运169

四、土地资源占补平衡未来的测度170

第八章 统筹耕地与建设用地指标172

第一节 稳步增长的粮食总产量红线172

一、耕地面积红线转换为稳步增长的粮食总产量红线172

二、耕地效率提升后可以产生多大建设用地效应174

三、精细式的粮食安全保障战略177

四、粮食总产量红线制度与耕地面积红线的关系183

第二节 粮食安全保障制度186

一、粮食安全保障制度的激励与控制186

二、从联产承包制到粮食总产量红线管理187

三、粮食安全保障的典型控制方式191

四、总产量指标在各地区之间交易192

五、高级直接控制要素指标的运作方式194

六、充足的耕地为耕地红线提供基础196

第三节 产量红线制度199

一、产量红线与产票交易199

二、按照单产和建设用途价值,划分耕地的面积、单产、耕地转变为建设用途后的单位面积建设用途价值的单位205

三、确保耕地产量稳步增长条件下求得土地指标最佳利用208

第四节 耕地红线与耕地总量平衡214

一、用途管制与土地指标214

二、耕地红线与耕地总量平衡的关系218

三、耕地红线与耕地总量平衡的关系如何操作221

第五节 耕地指标分析228

一、土地指标与耕地占用的关系分析228

二、耕地指标管理分析233

三、耕地实际指标提升分析239

四、人口与土地指标同步进城分析241

五、耕地用途管制与土地指标的关系242

第六节 土地管理模式转型245

一、土地管理精细化转型245

二、土地管理的两次飞跃248

三、耕地总量控制与抛荒关系试析250

四、耕地红线的时空统筹价值252

参考文献255

后记258

热门推荐